找到相关内容76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百字论释

    因生果,等於无因而生,说因何用。又若从无(译本错作有)因生,则坏宗法。故释论云,汝言一切法有因者,此事不然。   第五   论曰,非相形而有。此非字指不成,相形而有指相待, 一句两意,即不成相待...亦有记载。如现存唐玄逸之《释教广品历章》,即於各经经题、品目、行格、字数,乃至卷帙长短,均加考定,正是唐人写经格式。中对於此书即无提婆菩萨造之说,玄逸之作在《开元录》之後而不依《开元录》,当别有所见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966685.html
  • 僧传里的善女人 ──以释宝唱《比丘尼传》为中心

    83  四、苦节遗身,建寺兴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84  第三节 小结──戒、定、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91  第五 性别文化与书写观点──尼传中的性别意识……………...研究概况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10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大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24  第二 「妇德」与「名尼」──德操典范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27...

    谢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567630.html
  •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

    佛学思想探析》、斯蒂芬·H·鲁彭塔尔《寒山诗中的佛教思想》等,均试图系统描述。一则聚焦辞语,着重探讨寒山诗语与禅义之关系。如张伯伟《禅与诗学·第八》,重在讨论寒山诗中的禅理、禅典;孙昌武的《寒山诗与禅·第八》则通过考察寒山诗的“类似偈颂的说理的、训喻的方式”,更指出其背后的“独立自主、无所依傍的精神”。陈引驰在《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·第五》中,特别指出“新禅学观念”和“特定的诗学境界”,更将禅...

    小川隆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068565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1)

    第五 印度大乘佛教的开展   佛教在印度流传与发展的过程,一般分为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、大乘佛教等三个时期。大乘佛教虽然是由原始、部派佛教发展而来,但是其主要思想却不同于声闻的自我解脱,而是强调...责任付予僧团,提出以「法治」代替「人治」,而遗教以自性三宝为皈依,以戒为师,以法为中心。故现今的僧团,一如佛世,持守戒律,传承法脉,光大佛法。 第二 经典的结集   佛陀一代教说,透过集众会诵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868741.html
  • “十广大佛事”之研究—以《华严经·佛不思议法品》为中心(上)

    赴感行广大佛事,而完成本文的主题论点。第五综合以上诸论说,做出结论以回应本文的探讨目的。  第二 十广大佛事意涵  《华严经.世主妙严品》开宗明义说,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,尔...出自《华严经.佛不思议法品》,后说明〈佛不思议法品〉在《华严经》中之重要性,接著铺陈本文之研究动机、目的、方法与范围。第二的目的在于阐明十广大佛事意涵。第一节先释义佛事后,论说诸佛菩萨以“三轮”转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1169279.html
  • “天地有道”与“回念一几”──以“人的素质”之提升为核心

    十二,台北象山居  注  释  1请参见林安梧《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》,第六第十三节〈与断裂型理性相应的是天人、物我、人己裂而为二〉,页98-99,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印行,一九九六年四月,台北。...境识俱泯」、「境识俱起而未分」、「以识执境」,亦即从「存有的根源」、「存有的开显」到「存有的执定」,这里所说的「存有的三态」是笔者这些年来所常提起的存有学与实践学的问题,请参见林安梧《存有、意识与实践》第五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870785.html
  • 试论隋与新罗的“佛教外交”

    30。  (注 7)﹕《隋唐佛教?研究》﹐第五。  (注 8)﹕《隋书》51长孙晟传记大业三年炀帝外巡的最终  目的﹐本是涿郡﹐亦即征高丽的军事基地﹐只因后  来在西北边境受突厥欢迎而计划有变。...八条﹐惠文离国约八个月左右。第六条亦记上军在同  一年内入隋及回国﹐看来新罗使人在中国一般停留时间不长  。若此说不误﹐则第四条十八年未有名字的入隋使人﹐当不  是第五条于二十二年回国的朝聘使。因此﹐...

    黄约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4270924.html
  • 论陶渊明的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

    道德经第五)王弼「老子注」释之云﹕「天地任自然,无  为无造,万物自相治理,故不仁也。仁者必造立施化,有恩  有为。造立施化,则物失其真,有恩有为,则物不具存。物  不具存,则物不具载矣。地不为兽生刍,...为人之穷达、寿夭、贤愚、一皆属于自  然天命。按老子云﹕「人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。」 (道  德经二十五) 言道体自然的运行,乃为人依循之法则。庄  子亦云﹕「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天地岂私贫我哉﹖...

    包根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771092.html
  •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与佛教义理融摄的问题探讨

    的异同 /55  一、《新唯识论》所诠释的“本体”义  二、《新唯识论》“本体”义与空宗“空寂”义的不同  三、《新唯识论》“破相显性”与空宗“法空性”的异同  四、结论  第五 《新唯识论》“体用... 四、研究主题的开展  第二 《唯识学概论》与《新唯识论》的义涵 7  第一节、熊十力“唯识学”的研究 /7  一、民初的唯识学研究  二、熊十力《唯识学概论》的撰述  三、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的撰述...

    裴春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871139.html
  • 吴智和:明代僧家、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(2)

     (三)、器﹔(四)、火﹔(五)、人﹔(六)、事等六项来说明。  (一)、茶﹕主要就﹕采摘、炒焙、收藏三点来讲,至于  产茶已在第五提及,不拟再重复。茶性之优劣,首在采摘  ,以在清明、谷雨之间为... 叙赫大卿入尼姑庵情形,「女童点茶到来。空照双手捧过一  盏,递与大卿,自瞭一盏相陪。(中略)大卿接过,啜在口中  ,真个好茶﹗」(注247) 他如「桃花扇」中所记明末江南风  花雪月,在第五出「访翠...

    吴智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3671650.html